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5月8日接受環境部專訪。 人間社記者李明怡攝
圖說: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,說明如何運用佛館的設施進行環境教育推廣。 人間社記者李明怡攝
圖說:推廣「奉茶APP」,讓大家方便找到鄰近的飲用水,也呼籲大家自備環保杯。 人間社記者李明怡攝
圖說:從護生圖學習愛護生命。 人間社記者李明怡攝
圖說: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雙閣樓與佛館環教小組及義工開示。 人間社記者李明怡攝入圍國家環境教育獎決審 心保和尚暢談佛光山環境教育成果
2024-05-09
佛光山寺代表高雄市角逐行政院環境部國家環境教育獎,入圍決審,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並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。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5月8日接受環境部專訪,說明佛光山從多面向推動環境教育,這當中不離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環保與心保」,以及許多具體成果和大家身體力行,也感謝環境部、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的指導。
心保和尚於佛館聚賢堂接受專訪,說明佛光山為優良環境教育場所,除精心維護的花草樹木,各處可見大師的法語,以及大師透過建築規畫呈現的佛教藝術。不僅環境優美,還能以鼓舞人心的文字、佛教藝術的展現,傳遞智慧與慈悲,是佛光山呈現的環境教育。
「三好」─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更是能融入日常生活。如三好校園,從小打好道德基礎,對下一代成長很有幫助。五大洲佛光人致力環境保護更是不遺餘力,如淨攤、植樹、掃街等。其他具體作為有國際佛光會「蔬食A計劃」、「T-Earth」植樹計畫、「VEGERUN復蔬公益路跑」等。其中「T-Earth計畫」以森林復育為導向,目標是在2050年時種下10億棵樹。
佛館2022年與當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,簽署「淨零願景‧綠色行動」合作備忘錄,在各項環境指標皆有高標準表現。禮敬大廳百味軒自助餐、雙閣樓滴水坊為「綠色餐廳」認證。「蔬食是第一環保」,佛光山在全球道場透過滴水坊推動蔬食。從宗教角度來說,也是培養慈悲心。
佛教植物園區為佛館與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合作,種植法顯大師《佛國記》、玄奘大師《大唐西域記》等所記載的植物,目前有63種植物,未來還會持續擴大。以及「雲水書坊─行動圖書館」,大師希望書本帶到偏鄉,讓更多學童閱讀,是心靈教育的一環,也可透過書本傳遞環保理念。
心保和尚在雙閣樓與佛館環教小組及義工開示,提到當前全球暖化導致環境危機,冰山融化,海平面上升,有的城市再過幾年就可能被淹沒。氣候變遷,極端氣候為常態,伴隨而來的是糧食短缺和居住問題,嚴重影響人類生存。即使科學家已發現和地球相似的星球,但距離以光年計,根本無法到達,目前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唯一的地球。《維摩詰經》有云:「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;隨其心淨,則佛土淨」。若希望環境是淨土,則需先淨化心靈,有好的觀念,才會有正確的行為。環境好,身心就能和諧,創造淨土,從自己開始努力。
至於如何運用佛館的設施進行環境教育推廣,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,學童經由校外教學,了解涵蓋食衣住行育樂方面的節能減碳,從護生圖學習愛護生命。在佛教植物園區認識佛教植物,進而了解生態。透過活動推動環保意識,例如世界神明聯誼會倡導友善祭祀,使用電子鞭炮等。
佛館從2011年至2023年,有近九千萬人次、120國家地區的人士參觀,因而接觸佛館環境生態。佛館2014年至今都通過國際能源管理系統ISO50001認證,2023年通過14064-1:2018碳盤查、室內空氣品質優良認證、SGS舉辦的ESG Awards「能源管理獎」,和積極培養環境教育人才。期打造2030年成為低碳博物館,2050年達到淨零博物館。依循政府政策,循序漸進,完成目標,希望環境更美好。
心保和尚於佛館聚賢堂接受專訪,說明佛光山為優良環境教育場所,除精心維護的花草樹木,各處可見大師的法語,以及大師透過建築規畫呈現的佛教藝術。不僅環境優美,還能以鼓舞人心的文字、佛教藝術的展現,傳遞智慧與慈悲,是佛光山呈現的環境教育。
「三好」─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更是能融入日常生活。如三好校園,從小打好道德基礎,對下一代成長很有幫助。五大洲佛光人致力環境保護更是不遺餘力,如淨攤、植樹、掃街等。其他具體作為有國際佛光會「蔬食A計劃」、「T-Earth」植樹計畫、「VEGERUN復蔬公益路跑」等。其中「T-Earth計畫」以森林復育為導向,目標是在2050年時種下10億棵樹。
佛館2022年與當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,簽署「淨零願景‧綠色行動」合作備忘錄,在各項環境指標皆有高標準表現。禮敬大廳百味軒自助餐、雙閣樓滴水坊為「綠色餐廳」認證。「蔬食是第一環保」,佛光山在全球道場透過滴水坊推動蔬食。從宗教角度來說,也是培養慈悲心。
佛教植物園區為佛館與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合作,種植法顯大師《佛國記》、玄奘大師《大唐西域記》等所記載的植物,目前有63種植物,未來還會持續擴大。以及「雲水書坊─行動圖書館」,大師希望書本帶到偏鄉,讓更多學童閱讀,是心靈教育的一環,也可透過書本傳遞環保理念。
心保和尚在雙閣樓與佛館環教小組及義工開示,提到當前全球暖化導致環境危機,冰山融化,海平面上升,有的城市再過幾年就可能被淹沒。氣候變遷,極端氣候為常態,伴隨而來的是糧食短缺和居住問題,嚴重影響人類生存。即使科學家已發現和地球相似的星球,但距離以光年計,根本無法到達,目前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唯一的地球。《維摩詰經》有云:「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;隨其心淨,則佛土淨」。若希望環境是淨土,則需先淨化心靈,有好的觀念,才會有正確的行為。環境好,身心就能和諧,創造淨土,從自己開始努力。
至於如何運用佛館的設施進行環境教育推廣,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,學童經由校外教學,了解涵蓋食衣住行育樂方面的節能減碳,從護生圖學習愛護生命。在佛教植物園區認識佛教植物,進而了解生態。透過活動推動環保意識,例如世界神明聯誼會倡導友善祭祀,使用電子鞭炮等。
佛館從2011年至2023年,有近九千萬人次、120國家地區的人士參觀,因而接觸佛館環境生態。佛館2014年至今都通過國際能源管理系統ISO50001認證,2023年通過14064-1:2018碳盤查、室內空氣品質優良認證、SGS舉辦的ESG Awards「能源管理獎」,和積極培養環境教育人才。期打造2030年成為低碳博物館,2050年達到淨零博物館。依循政府政策,循序漸進,完成目標,希望環境更美好。
最新消息
佛光會南區年會 佛光人共聚和諧啟航
2025-11-01Nostra Aetate60周年 南天講堂出席宗教對話促進和諧
2025-11-01布袋戲響 慧慈幼兒園樂聚重陽
2025-11-01送暖旭日中心 三好歌聲傳祝福
2025-11-01居鑾佛光首辦考生祈福會 祈願考生順利應考
2025-11-01和興社區一社區一蓮花 傳遞信仰與佛法
2025-11-01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《Oral History Journal》國際專欄
2025-11-01以藝術弘法、以創作育心 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粉彩與黏土藝術成果發表
2025-11-01佛光人捐贈社福團體吉祥米 傳播真善美與溫暖
2025-11-01普賢寺「琇線造藝」楊琇文個展 文心妙造見禪機
2025-11-01
相
關
消
息







